本科生教育

當前位置: 首頁>>本科生教育>>管理制度>>正文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輔修專業培養方案

時間:2015-03-20 作者:  點擊:[]

    

 

一、專業培養目标
培養具有人文精神、科學素養、創新能力、國際視野和務實作風,掌握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具備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的應用研究和技術開發潛能的工程技術人才。學生畢業後能在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及相關領域和行政部門從事生産技術、科技開發、産品設計或管理等工作。
二、培養規格要求
學生通過學習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的基本理論和技術,接受科學實驗與科學思維的訓練,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知識、能力和素質:
1、知識結構:
掌握數學、物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
掌握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
熟悉國家電子信息産業政策及國内外有關知識産權的法律法規;
了解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的理論前沿、應用前景和最新發展動态,以及電子信息産業發展狀況;
掌握現代電子器件技術。
2、能力結構:
具備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
具備較高的計算機應用能力;
      具備較強的外語應用能力;
掌握資料查詢、文獻檢索及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相關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學研究能力;
   具有一定的技術設計和适應新技術發展的能力,具有從事電子技術和信息技術開發和管理的能力;
具備運用已有知識來學習挖掘新知識,能夠将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活動中去和運用科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善于自我設計、自我推銷,協調和處理人際關系,能夠及時掌握人才市場需求的信息,具有自主擇業的能力。
3、素質結構:
具有正确的政治思想及良好的道德品質,樹立正确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具有艱苦奮鬥、團結協作的精神和強烈的使命感、責任感;
具有健康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
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質和科學素養;
具有濃厚的專業興趣和明确的專業理想以及專業科學思維。
三、時間安排
大二下學期至大四下學期
四、課程設置及教學安排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輔修專業教學計劃表

課程性質
課程類别
課程名稱
學分
學時
學時類型
考核方式
開課學期
周學時
備注
講授
實驗
必修
學科基礎
模拟電路
3.0
70
54
16
 
4
3
 
學科基礎
電路分析
3.0
70
54
16
 
4
3
 
專業主幹
信号與系統
3.0
68
68
 
 
5
4
 
專業主幹
高頻電子線路
3.0
64
48
16
 
6
3
 
專業主幹
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
2.0
64
48
16
 
5
3
 
專業主幹
電子測量與儀器
2.0
36
36
 
 
7
3
 
選修
專業選修
傳感器原理與應用
2.0
36
36
 
 
7
2
 
專業選修
單片機原理
2.0
36
36
 
 
5
2
 
專業選修
數據結構
2.0
48
36
12
 
4
2
 
專業選修
EDA技術
2.0
52
36
16
 
5
2
 
專業選修
數字信号處理
1.5
36
36
 
 
7
2
 
專業選修
電子電路CAD
1.5
36
28
8
 
6
2
 
合 計
 
27.0
616
516
100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