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44永利集团
2016年研究生招生簡章
(本學位點按國家B類線招生)
一、學院(所、室)簡介
3044永利集团前身為77779193永利物理科,創建于1960年8月。學院現設有物理學、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四個本科專業,一個應用物理本科專業方向。其中,物理學為省級重點專業、77779193永利重點學科,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為77779193永利特色專業。2005年獲得凝聚态物理碩士學位授予權,2010年獲得物理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自2012年起,培養理論物理、凝聚态物理、光學以及無線電物理四個二級學科碩士研究生。學院現有實驗儀器設備總價值2200餘萬元,實驗室面積4000平方米。建有科研專用的高性能計算機集群工作站、量子信息實驗室、波功能材料實驗室、微能源材料與器件實驗室、金屬納米材料實驗室和材料模拟與表征實驗室。截至2014年6月,該學院已招收碩士研究生75人,其中已取得碩士學位者40人。畢業研究生中有9人考取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湖南師範大學等“985”或“211”重點大學的博士研究生,7人留校,大部分研究生畢業後進入學校、黨政機關以及高新科技企業工作。
該學院現有教職工30多人,其中正副教授及相當職稱的17人,具有博士學位的18人,在讀博士生3人;先後有2人獲國家和省級優秀教師稱号,有5人被評為湖南省青年骨幹教師。擁有一支科研能力較強,職稱、年齡、學曆結構合理的研究隊。
該學院主要從事物理學、電子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以及機械工程等領域的教學與科研工作。近年來,全院教師主持或參與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省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級以及省部級科研課題60 餘項,橫向課題近20項,科研經費1000餘萬元。在物理、材料學以及信息科學國際頂級學術刊物Physical Review A、Physical Review B、Langmuir、Applied Physics Letters、IEE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Letters、IEEE Communications Letters、IET Communications、IEIC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等,以及國内權威期刊《中國科學》、《物理學報》、《科學通報》、《電子學報》、《通信學報》、《計算機學報》、《電子與信息學報》、《自動化學報》和《半導體學報》等發表論文800多篇,其中300多篇被SCI、EI、ISTP收錄。
該學院注重對外學術交流與合作,長期與中國科學院、南京大學、中山大學、武漢大學、中南大學、湖南師範大學以及湘潭大學等科研院所和著名高等院校保持良好的合作交流關系,先後邀請國内外著名專家學者50餘人次來校講學,極大地活躍了學術氣氛,開拓了教師和學生的視野。
二、招生學位點簡介
l 理論物理
該專業設有三個研究方向:凝聚态理論、非線性物理、光與物質相互作用物理。凝聚态理論方向主要圍繞複合介質、半導體異質結及其它低維固體材料、光子晶體及其微腔等體系進行理論研究。非線性物理方向主要研究非線性色散媒質和飽和媒質中的光孤子以及一維晶格鍊、一維鐵磁/反鐵磁鍊中的量子孤波解及其量子化特性、複雜系統的物理性質等。光與物質相互作用方向的研究基于量子物理基本問題的理論和最新實驗結果的結合,發揮理論物理前瞻性和指導性優勢,探索當前光量子信息理論、量子計算與量子通訊、原子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等前沿領域的理論性問題。
l 凝聚态物理
該專業設有三個研究方向:人工微結構物理、功能材料物理以及半導體器件物理。人工微結構物理方向主要研究經典波(聲波和電磁波)在人工微結構中傳播時所出現的新現象、新規律、新效應。功能材料物理方向主要從事催化功能材料、新能源材料和功能配合材料的制備與開發研究。半導體器件物理方向圍繞低維半導體器件與物理、納結構物理及應用展開研究。研究内容包括半導體介觀納米體系中的量子輸運和新奇量子現象與效應,如量子點、量子線、碳素納米材料的瞬态量子輸運、自旋電子學以及磁阻效應,拓撲絕緣材料表面及其形成的介觀納米結構的磁電性質和輸運特性。
l 光學
該專業設有三個研究方向:量子信息與量子光學、微納光學與光子學以及光學材料與固體發光。量子信息與量子光學方向瞄準量子信息與量子光學領域的國際前沿,圍繞量子通信、量子計算和離子阱量子計算等熱點問題展開研究。微納光學與光子學方向主要研究微納結構中光學性質及其基本物理問題、基于光子晶體的光學性質、集成光子學新器件、微納結構非線性光學及光調控器件等。光學材料與固體發光方向主要研究光學材料的發光特性,具體研究内容包括光子晶體的超輻射現象及應用、光學材料的非線性光學特性。
l 無線電物理
該專業設有三個研究方向:量子通信理論與技術、太赫茲電磁波材料與器件、無線通信與網絡。量子通信理論與技術方向主要探索當前光量子信息理論、量子計算與量子通訊等前沿領域的理論及應用。主要研究量子高密編碼、密鑰分配和量子隐形傳态的通信理論與技術,量子編碼和量子糾錯等。另外,本方向還研究遠程通信的非線性問題、太赫茲通信技術及應用,以及集成光通信器件等。太赫茲電磁波材料與器件方向主要研究太赫茲電磁波産生、傳播、探測及其應用技術。研究内容包括太赫茲電磁波材料、振蕩器、探測器的設計與實現以及太赫茲技術的應用等方面課題。無線通信與網絡方向研究内容包括無線局域網、無線移動通信、無線傳感器網絡、Ad hoc網絡、THz超寬帶光通信網絡以及微波、衛星通信等。
三、招生專業目錄
一級學科
|
二級學科
(方向)
|
初試科目
|
複試科目
|
同等學力加試科目
|
070200
物理學
|
01理論物理
|
① 101政治
② 201英語
③709高等數學
④816普通物理I(力學、光學部分)
826信号與系統
827材料科學基礎
注:科目④任選一門;
科目③、科目④為學院自主命題。
|
普通物理II(電磁學部分)
|
①量子力學
②固體物理
|
02凝聚态物理
|
普通物理II(電磁學部分)
|
①量子力學
②固體物理
|
03光學
|
普通物理II(電磁學部分)
|
①量子力學
②固體物理
|
04無線電物理
|
電子線路(數電部分)
|
①電路分析
②電子線路(模電部分)
|
參考書目:
1、高等數學:同濟大學應用數學系主編,《高等數學》(第五版,上、下冊),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3、信号與系統:鄭君裡編,《信号與系統》(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4、電子線路:①童詩白、華成英編,《模拟電子技術基礎》(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②閻石編,《數字電子技術基礎》(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5、量子力學:周世勳編,《量子力學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
6、固體物理:黃昆、韓汝琦編,《固體物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7、電路分析:李翰荪編,《電路分析基礎》(第三版,上、中、下冊),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四、考試範圍
(一)高等數學:1、函數的極限;極限運算法則;極限存在準則;兩個重要極限;函數的求導法則;隐函數及由參數方程所确定的函數的導數;微分中值定理;洛必達法則;函數的極值與最大值、最小值;2、換元積分法;分部積分法;微積分基本公式;定積分在物理學上的應用;3、向量及其線性運算;數量積、向量積、混合積;4、偏導數;多元複合函數的求導法則;二重積分的計算法;對面積的曲面積分;對坐标的曲面積分;5、常數項級數的概念和性質;常數項級數的審斂法。
(二)普通物理I:1、質點的運動;圓周運動;相對運動;牛頓運動定律;動量定理;動能定理;質點系的功能原理;質點的角動量;2、剛體定軸轉動定律;定軸轉動中的功能關系;3、諧振動;一維諧振動的合成;4、機械波的産生和傳播;平面簡諧波函數;波動方程;波的能量和強度;波的疊加原理、幹涉、駐波;機械波的多普勒效應;5、光源、單色光、相幹光;雙縫幹涉;光程差;薄膜幹涉;單縫的夫郎禾費衍射;光栅方程;起偏和檢偏、馬呂斯定律;反射和折射時光的偏振。
(三)信号與系統:1、信号與系統概述:連續信号和離散信号,周期信号和非周期信号,能量信号和功率信号,因果信号和反因果信号,奇異信号,系統的分類與性質,信号的基本運算,系統的框圖描述;2、連續系統的時域分析:LTI連續系統的響應,沖激響應,階躍響應,卷積積分;3、離散系統的時域分析:LTI離散系統的響應,單位序列響應和階躍響應,常用序列,離散信号的卷積和;4、連續系統的頻域分析傅裡葉級數,周期信号頻譜的特點,傅裡葉變換,周期信号的傅裡葉變換,連續系統的頻域分析;5、連續系統的s 域分析:拉普拉斯變換,求解方法,系統的s域分析方法,系統函數;6、離散系統的z域分析:z變換,離散時間系統的系統函數H(z),離散時間系統的z變換方法。
(四)材料科學基礎:1、固體材料的結構:原子間的鍵合方式、晶體學基本知識、純金屬的晶體結構;2、空位與位錯:空位、位錯的基本類型及特征、柏氏矢量、位錯的運動、位錯的應力場和應變能、位錯的受力;材料的表面與界面;3、單元系、二元系相圖及合金的凝固組織:單元系相圖、二元系相圖、均晶相圖、共晶相圖、Fe-Fe3C相圖分析;4、三元系相圖:三元相圖表示法及分析;5、固體材料中的擴散:擴散方程、擴散的微觀機制;6、材料的變形與斷裂:材料的彈性變形、單晶體金屬的塑性變形;固态相變;7、材料的電子結構與物理性能:材料的電學性能、材料的光學性能。
五、聯系方式
地 址:湖南省吉首市人民南路120号 3044永利集团
郵 編:416000
聯系電話:0743-8564492 傳 真:0743-8564492
聯系人:肖立娟 15907438161,QQ:1013859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