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育

當前位置: 首頁>>研究生教育>>招生工作>>正文

物理學一級學科碩士點研究方向設置

時間:2016-09-14 作者:  點擊:[]

    

 3044永利集团擁有物理學碩士學位授予權一級學科,設凝聚态物理(2005年獲得授權點)、理論物理、光學和無線電物理4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共有在職碩士研究生導師21人,兼職碩士研究生導師3人。

物理學學科帶頭人:趙鶴平 教授

 

理論物理

77779193永利理論物理學科共有專業教師10餘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4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7人。3年來,共承擔各級縱向科研項目10多項,科研經費300多萬元;發表科研論文70多篇,其中被SCIEI收錄的論文達30餘篇。

該學科的圍繞凝聚态理論研究、非線性物理及光與物質相互作用物理開展研究。

1、凝聚态理論研究:本方向主要圍繞複合介質、半導體異質結及其它低維固體材料、光子晶體及其微腔等體系進行理論研究。

2、非線性物理:本方向主要研究非線性色散媒質和飽和媒質中的光孤子以及一維晶格鍊、一維鐵磁/反鐵磁鍊中的量子孤波解及其量子化特性、複雜系統的物理性質等。

3、光與物質相互作用物理:本方向的研究基于量子物理基本問題的理論和最新實驗結果的結合,發揮理論物理前瞻性和指導性優勢,探索當前光量子信息理論、量子計算與量子通訊、原子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等前沿領域的理論性問題。

主要學科成員:趙鶴平教授,宋克慧教授,周清平教授,李德俊教授,黃勇剛博士

 

凝聚态物理

凝聚态物理是77779193永利重點學科,本學科師資力量雄厚,共有專業教師20餘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8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10人。3年來,共承擔各級縱向科研項目30多項,科研經費420多萬元。近三年來,發表科研論文120多篇,其中被SCIEI收錄的論文達50餘篇。

凝聚态物理學科主要圍繞材料、信息、能源等領域中的重要物理問題展開,研究方向包括人工微結構物理、功能材料物理以及半導體器件物理。

1.人工微結構物理:本方向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兩個方面:其一,經典波(聲波和電磁波)在人工微結構中傳播時所出現的新現象、新規律、新效應;其二,外場作用下電磁、流變體的固态結構形成機制及其力學性質。

2.功能材料物理:本方向主要從事催化功能材料、新能源材料和功能配合材料的制備與開發研究。

3.半導體器件物理:本方向圍繞低維半導體器件與物理、納結構物理及應用展開研究。研究内容包括半導體介觀納米體系中的量子輸運和新奇量子現象與效應,如量子點、量子線、碳素納米材料的瞬态量子輸運、自旋電子學以及磁阻效應,拓撲絕緣材料表面及其形成的介觀納米結構的磁電性質和輸運特性。

主要學科成員:趙鶴平教授,彭金璋教授,李德俊教授,唐世洪教授,葉伏秋副教授,王小雲副教授,鄧科副教授,廖文虎副教授何兆劍副教授,鐘宏華博士,王立無博士

光學

光學是研究光(電磁波)的行為和性質,以及光和物質相互作用的物理學科。本學科共有專業教師10餘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5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6人。3年來,共承擔各級縱向科研項目10多項,科研經費200多萬元。近三年,本學科發表科研論文60多篇,其中被SCIEI收錄的論文達20餘篇。

本學科主要在量子信息與量子光學、微納光學與光子學以及光學材料與固體發光三個方向開展研究工作。

1. 量子信息與量子光學:本方向瞄準量子信息與量子光學領域的國際前沿,圍繞量子通信、量子計算和離子阱量子計算等熱點問題展開研究。

2.微納光學與光子學:本方向主要研究微納結構中光學性質及其基本物理問題、基于光子晶體的光學性質、集成光子學新器件、微納結構非線性光學及光調控器件等。

3. 光學材料與固體發光:本方向主要研究光學材料的發光特性,具體研究内容包括:(1)光子晶體的超輻射現象及應用;(2)光學材料的非線性光學特性。

主要學科成員:周小清教授,周清平教授,宋克慧教授,邬雲文教授,米賢武副教授,王小雲副教授,葉伏秋副教授,鄧科副教授,孫晶副教授,何兆劍副教授,鐘宏華博士,黃勇剛博士

 

無線電物理

無線電物理采用近代物理學和電子信息科學的基礎理論、方法與實驗手段,研究電磁場和電磁波及其與物質相互作用的基礎規律。77779193永利無線電物理學科師資力量雄厚,共有專業教師30餘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9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8人。3年來,共承擔各級縱向科研項目40多項,科研經費80多萬元。近三年來取得了一批具有較大影響的科研成果,發表科研論文140多篇,其中被SCIEI收錄的論文達30餘篇。

本學科主要圍繞量子通信技術、太赫茲電磁波材料與器件、無線通信與網絡三個方向展開研究:

1.量子通信技術:本方向主要探索當前光量子信息理論、量子計算與量子通訊等前沿領域的理論及應用。主要研究量子高密編碼、密鑰分配和量子隐形傳态的通信理論與技術,量子編碼和量子糾錯等。另外,本方向還研究遠程通信的非線性問題、太赫茲通信技術及應用,以及集成光通信器件。

2.太赫茲電磁波材料與器件:本方向主要研究太赫茲電磁波産生、傳播、探測及其應用技術。研究内容包括太赫茲電磁波材料、振蕩器、探測器的設計與實現以及太赫茲技術的應用等方面課題。

3.無線通信與網絡:現代無線通信技術是利用電磁波信号在空間中的傳播特性進行信息傳輸的過程。本方向研究内容包括無線局域網、無線移動通信、無線傳感器網絡、Ad hoc網絡、THz超寬帶光通信網絡以及微波、衛星通信等。

主要學科成員:周小清教授,邬雲文教授,梁平原教授,米賢武副教授,楊喜副教授,曾水玲副教授,陳柄權副教授,丁雷博士,廖文虎博士,譚明濤博士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