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重要内容,也是大學生知識體系不可缺少的一個組成部分。因此,抓好大學生安全教育,這對于加強高等院校的日常管理,維護學校的正常教學、科研及生活秩序,保障學生人身和财物安全,促進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戰略意義。
一、大學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一)加強大學生安全教育,是高校治安形勢的需要
當前高校管理方式社會化,辦學形式多樣化,學生結構複雜化,校園與社會相互交叉、相互滲透,校園治安形勢日趨複雜嚴峻。其主要表現為:一是校園環境日趨社會化、複雜化。随着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和改革開放的深入,高校由原來單一的教學封閉型轉變為全方位、多功能、開放型的“小社會”,校園内不僅有教學區、生活區,有的還混雜家屬區、居民區;不僅有教學、科研設施,還有工廠、公司、超市、書店、銀行、郵局、醫院、賓館、浴室、飲食店、影劇院、歌舞廳等生活服務設施和機構。這種複雜的格局,客觀上也給高校的安全造成諸多不利因素。社會上的一些不法之徒,時常竄入高校進行盜竊、搶劫、詐騙、行兇等流氓犯罪活動,有的甚至危害師生的人身安全,直接影響學校的安全穩定。
(二)加強大學生安全教育,是提高學生自我防範、自我保護能力的需要
近年來,在校園内外發生了許多涉及學生意外傷害事故,究其原因雖然各不相同,但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大多數當事學生對事故的發生沒有任何心理準備和自我保護意識,面對傷害不知所措。當前大學生自我防範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問題:一是缺乏社會經驗。當代大學生由于從小都是在父母和老師的呵護下長大,沒有經受什麼挫折,思想比較單純,對社會上的不良風氣和一些壞人壞事不能作理性的認識。二是缺乏安全防範意識。一些大學生安全防範意識淡薄,對可能發生的各種安全問題,缺乏必要的重視和警惕,留下了種種影響安全的隐患。如人離不鎖門、貴重物品不加妥善保管、随意丢放,導緻錢物失竊;有的學生違反宿舍安全管理規定,在宿舍内亂接亂拉電線、違章使用電器、吸煙亂扔煙頭等,并由此造成各種安全事故。三是缺乏對社會消極因素的抵禦能力。 “一切向錢看”的極端個人主義、利己主義、享樂主義,對那些涉世不深、閱曆不廣、缺乏社會經驗、良莠不分的青年大學生來說具有極大的誘惑力。有的學生經不起這種誘惑,自覺或不自覺地接受了這些腐朽觀念.
二、大學生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網絡安全教育
近幾年來,網絡經濟迅速發展,進入網絡領域的人越來越多,高校學生幾乎人人涉足網絡,雖然他們有駕馭網絡的技能,但對維護網絡安全的法律、法規、條例卻知之甚少,網絡安全防範意識相對淡薄。當前。主要表現為黃毒侵入,反動言論侵入,教唆犯罪侵入。針對上述這種情況,目前網絡安全教育重點抓好這幾方面工作:一是加強網絡法律法規宣傳教育,提高大學生網絡安全意識。學校要通過創辦網絡安全主頁,對網絡安全的法律、法規、條例進行及時的登載。二是積極開展“呼喚網絡文明,淨化網絡環境”等宣傳教育活動。大力提倡網上道德,樹立良好網上風氣,擯棄不文明、不道德的網上行為,自覺抵制網上有害信息的侵蝕。倡導文明、健康的網絡生活。三是積極開展網上正面宣傳教育活動,用科學的理論占領網絡陣地。要教育大學生不登錄反動網站,不看淫穢及内容低調的網頁,不下載傳播反動及煽動性信息,不在網上發表煽動性言論,對個人電子信箱中接收到的反動信件要自覺删除,保證不轉發,不投遞。
(二)消防安全教育
由于校園内人員密度相應增大,消防重點部位不斷增多,消防安全形勢日益嚴峻。當前大學生消防安全意識淡薄,缺乏必要的消防常識和自救逃生技能,有的學生遇到火災發生時,驚慌失措,由于沒有掌握簡單救火常識,往往小火釀成大災;也有的學生在火災發生時,因缺乏自防自救的知識和能力,喪失了逃生的最佳時間,最終被火魔無情地吞噬。針對上述這些問題,如何加強大學生消防安全教育:一是組織大學生學好消防法規,提高依法治火的觀念。要教育學生在平時學習、生活中,自覺遵守學校消防安全管理規定,積極配合學校做好消防安全工作。二是要大力普及消防安全知識,增強滅火技能和火災發生時逃生、自救、互救本領。
(三)防盜竊教育
由于受社會多種因素的影響,學生宿舍盜竊案件呈上升趨勢,這不僅使學生遭受物質損失,而且直接影響到學生正常的學習和生活。針對當前學生宿舍盜竊犯罪上升的特點和原因,我們必須加強大學生安全防範教育。一是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學生的治安防範意識。防盜工程多注重人防、物防、技防。防盜意識的确立和增強,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宣傳教育工作的程度和廣泛性。大力宣傳安全防範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二是運用典型案例開展防盜竊教育。通過看錄像、案例分析等形式,積極開展防盜竊教育,增強學生的防盜觀念,自覺落實各項防盜措施。四是要教育學生自覺遵守學生宿舍安全管理規定,在宿舍内不存放大額現金,不擅自留宿外客,更不能喪失警惕,引狼入室。對形迹可疑的陌生人更應提高警惕,随時進行詢問,不給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機。
(四)交通安全教育
當前,大學生交通安全意識普遍不強,主要體現在學生交通安全知識缺乏和交通安全意識淡薄兩個方面。如何有效的防範大學生交通事故的發生,确保交通安全。一是加強交通法規的宣傳教育,提高大學生交通法制觀念。二是積極開展交通安全周或交通安全月活動,從而使廣大學生牢固樹立起“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交通方針。使廣大學生相應地建立五個意識,即紅綠燈意識、停車線意識、斑馬線意識、靠右行意識、路權意識。形成人人自覺遵守交通法規的局面。
(五)心理安全教育
學校對學生的培養全面引入競争機制,必然對學生的思維方式和思想觀念等方面産生巨大的影響,使之感到心理有壓力,表現為各種心理上的不适。諸如:焦慮、強迫、恐怖、抑郁、冷漠、固執、消沉、暴躁等等,情緒色彩十分強烈,極有可能導緻各類安全問題。近幾年來發生在學生中的自殺、打架鬥毆、偷盜等行為,多數是由心理問題引起的。因此,學校要特别重視學生的心理安全教育,培養學生健康的心态。一是在大學生安全教育中引進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二是要把安全教育與心理咨詢結合起來。學校要通過開設心理門診、心理信箱、心理熱線電話等形式,積極開展心理咨詢,減輕他們内心的緊張與壓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