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44永利集团2017屆畢業生
就業質量年度報告
2017年12月17日
永利概況
3044永利集团前身為77779193永利物理科,創建于1960年8月。1984年4月,成立物理系,主要招收物理教育專業本科生,并在九十年代初開始招收應用電子技術專業專科生。1997年6月更名為物理與電子工程系,2004年7月更名為物理科學與信息工程學院。2011年7月,物理科學與信息工程學院重組,成立3044永利集团。
3044永利集团主要從事物理學、電子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以及機械工程等領域的教學與科研工作。學院現設有物理學、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四個本科專業,其中物理學專業為省級重點專業,基礎物理實驗室為省級物理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學院2005年獲得凝聚态物理碩士學位授予權,2010年獲得物理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自2012年起,培養理論物理、凝聚态物理、光學以及無線電物理碩士研究生。
學院共有教職工40餘人,其中正副教授及相當職稱的20餘人,博士20人,先後有2人獲國家和省級優秀教師稱号,有4人被評為湖南省青年骨幹教師。近五年來,全院教師共主持或參與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1項、省自然科學基金19項、省科技計劃等其它省、部級科研課題10餘項,橫向課題10餘項,科研經費400多萬元。近五年來,學院教師發表學術論文400多篇,其中100餘篇被SCI、EI收錄,50餘篇發表于Phys. Rev. lett., Phys. Rev. A, Phys. Rev. B, Phys. Rev. E, Langmuir, Appl. Phys. Lett., J. Appl. Phys等國際一流期刊。
3044永利集团現有實驗儀器設備總價值1800餘萬元,實驗室面積4000平方米,設有基礎物理實驗室、電子電工實驗室、現代物理技術實驗室、機械設計制造實驗室、材料制備實驗室。其中基礎物理實驗室為省教學實驗示範中心。基礎物理實驗室、現代物理技術實驗室為中央與地方共建實驗室。
創建至今,3044永利集团已為各行各業培養5000餘名專業技術人才。有的已成為各重點高校的博士、碩士生導師,有的已成為知名企業家,相當一部分畢業生成為所在單位的業務和管理骨幹。高校畢業生自主擇業後,由于良好的品質和較好的綜合素質,我院畢業生深受用人單位歡迎。近年來,應屆畢業生分别在湖南省及全國各省市就業,其中相當一部分學生在北京、廣州、杭州、上海、南京等沿海發達地區就業。1992年以來,先後有400多名畢業生考取國内各重點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碩士、博士。
目 錄
一、畢業生基本情況1
(一)畢業生規模1
(二)畢業生結構1
1、性别構成1
2、畢業生城鄉生源分布情況1
3、困難畢業生、特困畢業生情況構成1
4、少數民族畢業生情況構成2
5、各專業畢業生規模情況2
(三)畢業生就業率情況3
1、2017屆畢業生分層次就業率情況3
2、各專業就業率情況3
(四)畢業生就業去向情況4
1、畢業生就業去向圖4
2、2017屆畢業生就業單位性質情況4
(五)畢業生地域流向情況5
二、2017屆畢業生就業情況分析5
(一)畢業生問卷調查情況5
1、畢業生調查問卷各專業分配情況5
2、接受調查的畢業生構成6
3、畢業生就業狀況6
(1)畢業生就業單位性質情況6
(2)畢業生就業月收入情況6
(3)畢業生對目前月薪的評價7
(4)畢業生對目前工作滿意度的評價7
(5)畢業生對學校就業工作的評價7
(二)用人單位問卷調查情況8
1、接受調查單位性質分布情況8
2、用人單位對我校畢業生綜合素質的評價9
3、用人單位對我院就業指導服務工作的評價10
三、我院畢業生就業工作的主要特點10
(一)積極拓展就業信息渠道10
(二)認真組織各類校園招聘活動10
(三)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市場拓展與就業指導活動
11
(四)認真做好大學生就業創業輔導與咨詢工作11
(五)進一步深化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改革12
一、畢業生就業基本情況
(一)畢業生規模
我院2017屆畢業生人數為207人。占全院學生總人數的25%。
(二)畢業生結構
1、性别構成
我院2017屆本科畢業生共計207人,其中男生170人,占畢業生總數82%;女生37人,占畢業生總數18%。
2、畢業生城鄉生源分布情況
我院2017屆本科畢業生共207人,其中城鎮戶籍畢業生52人,占總數的25%;農村戶口155人,占總數的 75%。
3、困難畢業生、特困畢業生情況
2017屆畢業生困難業生情況構成表
畢業生總數 |
困難畢業生 |
特困畢業生 |
207 |
120 |
75 |
比例 |
57% |
36% |
4、少數民族畢業生構成情況
我院2017屆本科畢業生共有207名,其中少數民族畢業生有37名,分布在9個民族之中,占畢業生總數的25%,詳見下表。
2016屆畢業生少數民族構成表
民族 |
人數 |
土家族 |
14 |
苗族 |
11 |
侗族 |
2 |
瑤族 |
2 |
維吾爾族 |
2 |
蒙古族 |
3 |
藏族 |
1 |
哈薩克族 |
1 |
彜族 |
1 |
5、各專業畢業生規模情況
|
專業 |
畢業生人數 |
合計 |
207 |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 |
65 |
物理學(師範) |
44 |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
53 |
材料科學與工程 |
45 |
|
(三)畢業生就業率情況
(初次88.23%、最終95.17%)
截至2017年9月1日,我院2017屆畢業生初次就業率為88.23%。
截至2017年11月30日,我院2017屆畢業生總體就業率為95.17%;畢業生總就業人數為207人,待業人數為10人。
1、2017屆畢業生分層次就業率情況
統計截止日期 |
本科生 |
9月1日 |
88.23% |
11月30日 |
95.17% |
2、各專業就業率情況(截至2017年11月31日)
2017屆本科畢業生各專業就業率對照表
專業 |
總人數 |
就業人數 |
就業率 |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 |
65 |
57 |
87.69% |
物理學(師範) |
44 |
37 |
84.09% |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
53 |
43 |
81.13% |
材料科學與工程 |
45 |
45 |
100% |

(四)畢業生就業去向情況
1、畢業生就業去向圖
學曆▲ |
合計 |
已就業并辦證 |
出國 |
自主創業 |
聘用(靈活就業) |
繼續深造 |
自由職業 |
國家、地方項目 |
待就業 |
總人數 |
總就業人數 |
百分比(%) |
人數 |
百分比(%) |
人數 |
百分比(%) |
人數 |
百分比(%) |
人數 |
百分比(%) |
人數 |
百分比(%) |
人數 |
百分比(%) |
人數 |
百分比(%) |
人數 |
百分比(%) |
合計 |
207 |
197 |
95.17% |
27 |
13.04% |
1 |
0.48% |
0 |
0.00% |
136 |
65.70% |
33 |
15.94% |
|
0.00% |
|
0.00% |
10 |
4.83% |
本科生畢業 |
207 |
197 |
95.17% |
27 |
13.04% |
1 |
0.48% |
0 |
0.00% |
136 |
65..70% |
33 |
15.94% |
|
0.00% |
|
0.00% |
10 |
4.83% |
|
2、2017屆畢業生就業單位性質情況
機關 |
中初教育單位 |
其他事業單位 |
國有企業 |
其他企業 |
31 |
38 |
39 |
12 |
87 |
(五)畢業生地域流向情況
地域名稱 |
人數 |
比率 |
泛東北區域經濟體 |
11 |
0.53% |
陝甘甯青區域經濟體 |
14 |
0.67% |
中原區域經濟體 |
85 |
75% |
泛長江三角洲區域經濟體 |
19 |
0.91% |
泛珠江三角洲區域經濟體 |
64 |
30.9% |
西南區域經濟體 |
14 |
6.76% |
二、2017屆畢業生就業情況分析
(一)畢業生問卷調查情況
2017年11月1日—11月30日,學院開展了畢業生就業情況跟蹤調查,向我院畢業生發放調查問卷103份(占畢業生總數的49.7%),詳見下表。
1、畢業生調查問卷各專業分配情況
調查問卷各學院分配表
學院名稱 |
配額 |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 |
25 |
物理學(師範) |
30 |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
28 |
材料科學與工程 |
20 |
2、接受調查的畢業生構成
接受問卷調查的畢業分布表
類别 |
人數 |
比例 |
合計 |
103 |
49.75% |
性别 |
男生 |
81 |
39.1% |
女生 |
22 |
10.6% |
3、畢業生就業狀況
(1)畢業生就業單位性質情況
在接受調查的103名畢業生中,已工作的畢業生103人,自主創業的人數為0人。詳見下表。
單位 |
機關 |
事業 單位 |
國營 企業 |
外資 企業 |
民營 企業 |
合資 企業 |
在職 人數 |
13 |
11 |
9 |
22 |
33 |
15 |
比例 |
12.6% |
10.6% |
0.87% |
21.3% |
32% |
14.5% |
(2)畢業生就業月收入情況
畢業生月收入表
單位性質 |
3000元以下 |
3000-5000元 |
5000-8000元 |
8000元以上 |
民營企業33 |
0 |
25 |
5 |
3 |
合資企業15 |
0 |
8 |
4 |
3 |
外資企業22 |
0 |
13 |
8 |
1 |
機關13 |
0 |
13 |
0 |
0 |
事業單位11 |
0 |
11 |
0 |
0 |
國企9 |
0 |
1 |
3 |
5 |
(3)畢業生對目前月薪的評價
在調查中,我校2017屆畢業生對工作月薪的認識比較理性和客觀,詳見圖。
2017屆畢業生對目前月薪的滿意度圖

(4)畢業生對目前工作的滿意度評價
在調查中,我校2017屆畢業生對目前工作的滿意度,詳見下圖。

(5)畢業生對學校就業工作的評價
在調查中,我校2017屆畢業生對我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評價總體較好,詳見下圖。

(二)用人單位問卷調查情況
為了調查用人單位對我院畢業生的總體評價,掌握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相關素質的要求以及對我院就業指導服務工作的評價,收集用人單位對我院就業工作的意見和建議。2017年9月1日—11月30日期間,我們随機向湖南、廣東、深圳、上海、浙江、重慶、貴州等省市發放用人單位問卷50份,收回有效問卷50份。用人單位覆蓋電子産業、機械制造、文化産業、教育、公共服務等各行各業。
1、接受調查單位性質分布情況
本次接受調查的單位共50家,數量最多的是民營企業,有33家,事業單位6家,合資企業7家,國有企業3家,政府機關1家,樣本比例基本與各類來校招聘單位的總體情況相符。
接受調查的用人單位構成情況
2、用人單位對我院畢業生綜合素質的評價
用人單位對我院畢業生的綜合素質、思想素質、文化素質、專業素質、身心素質、職業素質等方面的評價總體較好,滿意度在90%左右。
用人單位對我院2017屆畢業生素質滿意度情況統計

3、用人單位對我院就業指導服務工作的評價
用人單位對我院的就業工作給予了較好的評價,滿意率為90.9%,詳見下圖。

三、我院畢業生就業工作的主要特點
(一)積極拓展就業信息渠道
信息傳遞。積極拓展就業信息渠道,建立了及時、準确的就業信息收集、發布體系。學院充分利用教職工、校友、校企合作企業、校地合作政府、實習就業基地、各地人才市場、各大就業網站、企業人力資源部門等資源,廣泛收集用人單位人才需求信息,并通過QQ、微信、電子郵件、LED顯示屏、電話、短信等将崗位需求、招聘動态等各類信息及時傳遞給每一位畢業生,為畢業生就業提供充足的就業信息。
(二)認真組織各類校園招聘活動
優質就業服務。我院常年舉行各級各類校園招聘活動,并把每年的11月—12月定為我院“招聘活動月”,并邀請相關用人單位來院舉辦校園招聘(宣講)活動。學院結合專業特色舉辦小型專場招聘會,2016年9月-2017年6月,共舉辦相應專業小型專場招聘會50餘場,提供崗位2600多個。
(三)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市場拓展與就業指導活動
市場拓展。我院每年組織就業專幹赴長株潭、珠三角、閩三角進行就業市場開拓,同時,學院積極開展就業指導講座,如:《智能穿戴發展現狀與未來》、《研究生就業創業講座》、《讓夢想驅動未來》等,不斷提高畢業生就業創業的能力。
(四)認真做好大學生就業創業輔導與咨詢工作
素質提升。學院設立了大學生就業創業咨詢輔導室,配備了一支專兼結合的就業創業輔導與咨詢教師隊伍,為大學畢業生提供一對一就業、創業咨詢,實現就業、創業輔導咨詢制度化、常規化。每年對畢業生進行GYB和SYB創業培訓活動,幫助大學生增強創業意識,掌握創業知識,提高創業技能。此外,學院每年組織開展“四賽”,即: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大賽,不斷增強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意識;創業設計大賽,不斷增強大學生創業意識與能力;簡曆設計大賽,不斷提升大學生就業技能,增強畢業生就業競争力;模拟面試大賽,不斷增強大學生的面試技巧與藝術。通過以上“四賽”活動,積極引導學生審視自我、規劃人生、注重實踐、提升能力。
(五)進一步深化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市企聯合工程。根據相關企業單位對人才培養的社會需求,積極開展訂單式人才培養。先後與“深圳計算機協會”簽訂單式聯合人才培養協議,與“廣州粵嵌”簽訂就業創業基地合作協議和人才招聘協議,與貴州航天特車有限公司、吉首市宗南重工、湘潭江麓集團等簽訂教學實習基地等。
“就業是民生之本”,“做好以高校畢業生為重點的青年就業工作”是黨的十八大對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總體要求。面對新的形勢和任務,我們将更加突出人才培養工作的中心地位,樹立科學的人才培養質量觀,推進教育教學改革;認真研判就業形勢,創新服務方式和手段,提升指導能力,拓展就業市場,提高服務水平,努力實現畢業生“更加充分和更高質量的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