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就業

當前位置: 首頁>>招生就業>>就業指導>>正文

大學生就業之五大忠告

時間:2015-04-08 作者:  點擊:[]

    

 

就業形勢日益嚴峻,如何引導高校畢業生選擇正确的擇業道路,順利實現就業,是社會各界普遍關心的問題。要解決這一問題涉及若幹環節,其中,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确的人生觀、價值觀,樹立行行建功、行行立業的觀念,合理調整就業期望值,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

在此,對準備求職或正在求職的大學生提出五個忠告。

第一個忠告:求職要靠實力不要指望關系

時下,有些大學生求職往往喜歡走捷徑,千方百計、挖空心思地尋找、疏通各種關系,托人情,找門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都希望靠關系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我認識的一位大學生,入學時成績不錯,總想在畢業求職時走捷徑,并不富裕的父母花了上萬元疏通了一位朋友的親戚,好不容易通過了面試,但到單位報到後工作不到半年,就因為不能勝任工作而被單位辭退。

造成這種尴尬狀況的原因在于,他把求職的願望完全寄托在人情關系上,在校四年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不安心讀書,不注意練内功、增強就業競争的實力,緻使學習成績和素質能力較差,缺乏就業競争力。靠關系求職既浪費時間精力,花費較多的錢财,又欠别人一份人情,還容易對社會風氣産生不好的影響,甚至産生腐敗, 影響正常的求職擇業秩序。

此外,靠關系求職還容易産生其他問題。如果發生勞動糾紛,自己與用人單位都要受人情幹擾,處理起來比較困難,同時靠關系求職也擔當着許多風險,存在許多不确定的因素,使當事人有可能遇到許多意想不到的麻煩。清代鄭闆橋臨死前告誡兒子: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靠天靠地靠祖宗,不是好漢。因此,在求職中隻要 你擁有一定實力和就業競争能力,沒有關系不要緊,照樣可以找到一份比較滿意的工作。

第二個忠告:求職要靠能力不能僅靠機遇

現在有些大學生求職時,總是抱着僥幸或者投機心理,把求職的希望完全寄托在機遇上。他們夢想天賜良機,使自己不費吹灰之力就能找到一份屬于自己的工作。這種想法是美好的,卻是不切合實際的。

俗話說: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用人單位不是慈善機構。依靠機遇就業就像依靠老天種地吃飯一樣,隻能守株待兔,聽天由命,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高産豐收問題,更談不上把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智者創造機遇,老實者善抓機遇,愚蠢者錯過機遇。看來,有些求職的機遇是靠自己的聰明才智創造的,而不是上天的恩賜。

俗話說得好:有能走遍天下,無能寸步難行。天上不會掉餡餅,要吃饅頭自己蒸。現在,社會已由以往的學曆時代逐漸過渡到能力時代,“有了金剛鑽,不怕攬不到瓷器活”,隻要擁有真才實學,有不怕吃苦的實幹精神、創新精神和創業意識,主動向用人單位推銷自己,就不怕找不到一份屬于自己的工作,就不愁找不到在社會 上的立足點。

第三個忠告:求職要靠自己不要依賴别人

求職就如同爬山,如果别人給你一根拐棍,那樣将使你省不少力氣,但是總得靠自己的雙腿往山頂攀登,因為别人不可能把你擡到山頂。求職時如果有人搭橋牽線或者極力舉薦,那是一件再好不過的事情,這樣會使求職更順利些,也可能少走些彎路。

但是,如果過分依賴别人,就會受制于人,自己失去求職的主動權。求職是人生的一件大事,在很大程度上要靠自己到社會上去闖,靠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去尋找和發現就業的機遇和崗位,在社會上确立自己的立足點。在很多時候,别人是靠不住的,一個聰明的求職者絕不會把自己求職的希望完全寄托在别人身上,那樣做是冒險 的,也是對自己不負責任的。

求職既是對一個人心理素質、學識和綜合素質能力的考驗,也是對他們社會交往能力、自我推銷能力、社會适應能力的檢驗。《國際歌》中有一句歌詞相當精湛: “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也沒有神仙皇帝,要創造人類的幸福,全靠我們自己。”事情要自己幹,道路要自己走。德國詩人歌德說過:誰若遊戲人生,誰将一事無 成;誰若不能主宰自己,就永遠是奴隸。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要強化自立意識、創業意識,求職擇業也要毫無例外地依靠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去解決,把命運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

第四個忠告:求職要靠本領不要靠本本

曾經看到這樣一則新聞:在一次雙選會上,一位畢業生手拿四、六級英語證書、法律職業資格證書、駕駛執照、注冊會計師證書、計算機等級證書等十多個證書,躊躇滿志地到各用人單位“推銷”自己,可經過一天的奔波,不知費了多少口舌,竟然沒有一家用人單位願意聘用他。原來,他想得很簡單,以為有了這麼多的證書, 找個理想的工作肯定不成問題。

但是,他的想法太天真了,現在用人單位招聘人才主要是看你是否有真才實學,是否有實幹精神,是否能為本單位創造可觀的經濟效益。而有些大學生卻忽視知識的積累和個人能力的培養,熱衷于參加這種那種培訓班,參加各種職業和專業資格考試,以取得盡可能多的資格證書。當然,如果你擁有這些證書,對于你的求職無疑 是會有幫助的,但是有證書不等于有能力,本本不等于本領。

如果把求職成功的希望完全寄托在這些證書上,那就大錯特錯了。因為有些用人單位根本就不看這些證書,也對這些“含金量”不等的各種證書不感興趣。例如海爾集團招聘員工時不是堅持傳統的伯樂相馬,而是堅持現代的“伯樂賽馬”,對求職者的素質和實踐能力進行現場考察,然後決定錄用與否。由此看來,那種以為誰本 本拿得多,誰就可以高枕無憂,輕輕松松地找到一份理想工作的想法是虛幻的、不切實際的,隻有擁有真才實學才是求職擇業、赢得用人單位信賴的看家本領。

因此,大學生在注重夯實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和社會人文知識的同時,要重視實踐學習的環節,如搞好實驗、計算機操作、實習、畢業設計、社會調查、第二課堂教學等實踐教學活動,提高自己的動手能力、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使自己既能動口又能動手,無論是在理論基礎還是實踐操作方面都有很強的競争力。

第五個忠告:求職要務實不要好高骛遠

時下,有些大學畢業生就以高級專門人才自居,對自己能力和人才市場價值的評價過高,對自己的待遇報酬要求偏高,導緻最終難以達成就業協議,有的對工作崗位挑來挑去,總是這山看着那山高,該拿定主意時卻總是拿不定主意,從而導緻很有希望到手的不錯的工作崗位,與自己失之交臂,後悔莫及;有的不顧個人的客觀現 實,不考慮自己的實際情況,盲目與人攀比,本來不難解決的就業問題卻成了久拖未決的老大難問題。

也有的怕苦怕累,缺乏基層意識,總想到大學、科研機構、國家政府機關、大型國有企業、待遇和條件好的外資企業,不懂得“猛将必發于卒伍”的道理,高不成低不就,從而使得自己遲遲“嫁”不出去,造成個人和家長沉重的心理負擔。

常言道:識時務者為俊傑。在大學不斷擴招、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衆教育轉化、大學生就業形勢不容樂觀的今天,每個大學生必須要正确評價自己的才能,轉變過分理想化的就業觀念,從個人的實際出發,不失時機地抓住就業機會,當決則決,當斷則斷,不要猶豫彷徨!(中國教育新聞網   來源:中國大學生在線   作者:朱以财

關閉